中产的噩梦“李石清”—嗑妹之路之《日出》


如果说看《雷雨》,我们还能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他们喜怒哀乐,看他们绝望奔溃。看《日出》却很难这样刻意的置身事外,几乎人人能从这世间百态的群像中看出些与现实的关联来。现实总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不是简单一句“旧社会”就能划清界限的。正因为这不由自主的代入感,一遍一遍的看着这几乎全员BE的《日出》,真的会让人心力交瘁。把曹禺原著《日出》,2010年北京人艺《日出》(陈好,谷智鑫版),总政话剧团《日出》(陈数,靳东版)刷完后,本人就缴械投降了。

好在这两版话剧是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风格。同一个剧情,不同的演绎,给观众的观感也是完全不同的。

⚪编剧

人艺版的剧情发展是完完全全的忠于原著,除了因为时间关系删掉了一些张乔治的戏份之外,几乎是照着曹禺原著一字不拉的演出。这时候一个好剧本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从顶层有财人士,到中间打工阶层,再到底层妓院贫民窟,一律的白描写法,一层压一层的人吃人的世界,每一个人的反抗和不甘都在那个阶级固化和冷漠无情的世界里,被掐得粉碎。黄省三绝望的大喊“你们不让我活着!”;小东西哭叫着“爸爸!”用一根麻绳结束了自己十几岁的生命;李石清指着潘月亭冷笑“你我现在是平等的了!你还不如我这个穷光蛋!!”即使是那个最终也没有出场却压榨了所有人的金八爷,他也不过是别人剧本中的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这剧里除了方达生,所有的人都走进了各自的黑暗里,沉睡不能醒。

总政版的剧情进行了二次创作。一些情节的顺序被重新编排,最大的特点是加上了贯穿始终的陈白露灵魂的旁白。这样的表现有时候很巧妙,比如把白露和达生的“白露的生活是堕落还是自食其力之争”与翠喜和小东西的“底层窑子的生存法则之谈”两幕合在同一个时间点展示。让人经不住感叹,这看上去完全不同阶层的人,其实是如此的相似,她们只是不同的时间点上的彼此。家世,教育,现在的地位都不重要,她们其实是走在同一条不归路上的。但是,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二次创作,每每又给人强行解释之嫌。原本留给观众各自体会,可以各有所感的细节,被一一提炼出来,写明注解,直送到观众眼前嘴边,强行喂下去。这样的旗帜鲜明,反而减弱了原著里让人透不过气来的绝望氛围。

⚪演员

《日出》这样的群像,太磨炼演员了。演员演技表现的高下,立刻就可以影响到角色在剧中的排序。不论出场的多寡,因着演员的演绎,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高光点。

人艺版的《日出》里,老实说,刘辉老师的李石清真的是非常出彩。这个角色原著里写了是40多岁,靠着巴结上司往上爬,他是个不信命,力争上游的人,也是一个为了力争上游而迷失了心性的人。他看不起和他同一阶层的黄省三,心里有一丝的哀其不幸,可是更多的是怒其不争,他觉得老实巴交,本分求生是最无能的表现。他也看不起掌握大笔财富的资产阶层潘月亭和顾八奶奶之流,他觉得他们是国之巨蠹,凭着祖上的产业或者黑心的发财钱耀武扬威。他不甘于自己的命运,对上谄媚也好,打肿脸充胖子也好,他无时无刻不想着跻身上流,改变命运。刘辉老师的李石清出场的时候,感觉比想象中年轻好多,怎么看也就30多岁的样子,是个一按就动的角色,笑起来眼睛弯弯,说起话来不拖泥带水。对着潘经理鞍前马后的伺候着,对着李太太倒也有一份作为丈夫的温柔。他对着妻子大段的自我表白,野心仿佛要溢出屏幕来,最后与潘月亭的大起大落互怼,刘老师真的把一个爬到高处又重重摔下,满身是血也要冤有头债有主的出一口恶气的“小人”演得极致了。

与此相比,总政版的李石清就有一点后劲不足的感觉。不过,这一版里除了陈数老师的陈白露是大女主之外,郭达老师的潘月亭也是可圈可点。可能是编剧特意弱化了潘月亭对顾八奶奶的资金套路,对小东西的失信出卖。在最后一幕,他发现自己明天就要破产的时候,反而让人心生出一丝同情来。(也可能是因为这一幕陈白露的旁白完全在指责李石清的落进下石,带跑了观众的情绪)另一个出彩的角色是小东西。这是一个在北京人艺版里演绎的特别平面化的一个角色。但是总政版的小东西,随时提着一口气,面对王福仁也好,面对黑三也好,打不服的个性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正因为她一直在拼命抵抗,当最后终于绝望地哭喊着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才会让人更加震撼与心疼。

⚪强行点题

写到这里,好像有点渐渐忘记标题,忘记自己最初为什么要写这篇来着了。是的,这是一篇磕妹之路系列的观后感来着。天津人艺的《日出》还没有机会领教,光看剧照,应该是偏向北京人艺一样的忠于原著的演绎方式。期待自己2020年能够在现场观摩一次妹妹老师演绎的李石清,领略一下天津人艺作品的风采!

因为妹妹老师扮演的角色是李石清,所以不管是原著还是两版预习用话剧,我都更多的关注了这个角色。最初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奋力向上爬的小人物,当看到李石清的工资其实已经是黄省三的二十倍以上的时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个人物放到现在来看,根本就是一个标准的中产好吗。人出场的时候就是大银行的中层管理职,后期做了襄理,直接进入高层管理层了。懂投资,懂经营,替老板裁员还替老板摆平抵抗势力,老板要套路客户就陪着自掏腰包的应酬。要能力有能力,要人情懂人情,实在是年度好员工最佳了。在黄省三这样得底层员工看来,已经是赚得有多又吃得开的大人物。可是私底下,还是为了房子愁,为了孩子上学愁,应酬的钱都是靠当衣服来的,月月的入不敷出,苦苦支撑。这个形象有没有觉得很眼熟?周围是不是不少这样“同病相怜”的人们?到了9012年,中产们可以每年都出国旅游,可以把孩子送进私立幼儿园,小学,可以出入有车,可是人人心中还是都默默的怀抱着一个名为李石清的噩梦。在职场不敢任性妄为,能够995简直就是上天降下的福气。工作日兢兢业业的干活,休息日高尔夫/俱乐部的应酬着。老板会不会像潘月亭一样突然破产不好说,自己如果像李石清一样被裁,直接就可以转型成黄省三。都说一个社会里中产的比例越高越稳定,因为中产没有底层破釜沉舟的勇气,也没有高层翻云覆雨的资本。他们今天的地位来的不易,故而患得患失,为了保持现有的地位,打击“黄省三”巴结“潘月亭”成了一种普遍的生存方式。思及此,对李石清反而生出了一丝敬佩。


评论
热度(9)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Esabella|Powered by LOFTER